北海市2014年初中地理毕业会考考试说明
一、考试目的
初中毕业会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命题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地理学科的初中毕业会考,应有利于贯彻新课改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检查初中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推动课程改革,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业负担,促使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和高一级学校选拔合格的具有学习潜能的新生。
三、命题的基本原则
(一)注重导向性。试题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城乡公平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注重科学性。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做到考试内容和形式科学,符合考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试题内容科学,难易适当,表述正确;试卷结构科学、合理,形式规范;具备较高信度、效度和良好的区分度。
(三)注重基础性。重视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主干知识;充分利用地图语言,体现地理的区域性与综合性,凸显地理学科的特色。
(四)注重能力立意。试题内容以课程教材作为基础材料,并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考查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区域对比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等。
(五)体现教育性。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有机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关注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及其对事物、生活、人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考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科学和人文精神,促进全面发展。
四、考试范围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下册(中国地理)。
五、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试内容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制定。
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方面要达到“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的要求。
了解:识别及记住常用地名、重要数据、重要地理术语、重要概念等基础知识,能正确识图、填图。
理解:能简要说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地理事物的特点、分布、变化、成因等,能初步分析、比较地理事物的异同及原因,能读懂地理图、表。
应用:能根据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或地理事物材料,解释、分析和解决一定的地理问题,判断地理事物类别及绘制简单的地理示意图。
以上三个层次的要求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前一层次是后一层次的基础,高层次包括低层次,相互关联。
具体考核要求如下:
(一)疆域与人口
1.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2.自然资源
•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三)经济与文化
1.经济发展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大致分布格局。
2.文化特色
•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四)地理差异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认识区域
1.位置与分布
•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2.联系与差异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
•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3.环境与发展
•根据资料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六、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开卷、笔试;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 0分钟。
七、试卷结构
(一)试卷内容比例
八年级上册 占50%左右
八年级下册 占50%左右
(二)试卷题型及赋分比例
单项选择题 占 60%
综合题 占40%
(三)试题难易程度
容易题(P≥0.8)约占80%,中档题(0.7>P>0.35)约占15%,较难题(P≤0.35)约占5%。整卷试题的难度系数约为 0.7±0.03。
八、样卷(部分样题)
北海市2014年初中地理毕业会考样卷
(部分样题)
(考查时间90分钟 卷面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30小题,计60分)
1.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每个省级行政单位都有自己的简称。请问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是( )
A.广 B.粤 C.桂 D.琼
2.下列对我国地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平原面积广大,地表形态单一 B.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C.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不多 D.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从上海运送一箱急救药品到南宁,最适宜的交通方式是( )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海洋运输
4.我国水资源总体分布不均匀。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水资源分布状况是( )
A.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B.南多北少,西多东少
C.北多南少,东多西少 D.北多南少,西多东少
5.下列平原中都位于东北平原的是( )
A.松嫩平原、江汉平原 B.三江平原、成都平原
C.洞庭湖平原、太湖平原 D.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6.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
A.台湾岛 B.海南岛
C.澎湖列岛 D.钓鱼岛
7.新疆总的地形轮廓是“三山夹两盆”,请问下列不属于“三山”的是( )
A.阿尔泰山 B.阿尔金山 C.天山 D.昆仑山
8.青藏地区的( )被称为“日光城”。
A.拉萨 B.日喀则 C.西宁 D.玉树
二、综合分析题:(共40分)
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填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A B C D
(2)区域B和C的分界线M是 山脉;区域C和D的分界线N是 山脉;区域A和D的分界线E是 山脉,F是 河流。
(3)下列图片属于南方地区的有 ,属于北方地区的有
2.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沪宁杭地区、辽中南地区、京津唐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读图判断字母所代表的工业基地:
A ; B ;
C ; D 。(4分)
(2)A、C两工业区都分布有钢铁工业,但建立的基础不同。A工业区建立钢铁工业的基础是:有丰富的
和 资源;C工业区发展钢铁工业则是因为有广阔的 和便利的 。(4分)
(3)有一万吨煤炭需从秦皇岛(渤海湾)运到广州,最经济、方便的运输方式是 __ (铁路或水运)。(1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A A D A B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综合分析题
1.(每空1分,共10分)
(1)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
(2)昆仑山;大兴安岭;秦岭;淮河
(3)①② ③④
2.(每空1分,共9分)
(1)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2)煤(或煤炭);铁(或铁矿);消费市场(或市场);交通(或交通运输)
(3)水运